近日,海南文昌曝出“345吨瘦身钢筋流入保障房工地”案件,若非质监部门接到举报后及时查处,其后果不堪设想。相比之下,安徽安庆市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就没那么幸运了。自去年底以来,该小区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部分住户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
触目惊心的案件,再一次刺激着人们对于建筑安全的神经。从“瘦身钢筋”、“踩穿楼板”,到此前曝光的“空心砖”、“伪阻燃材料”,“豆腐渣”建筑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很难想象我们身边还隐藏着多少“楼脆脆”、“楼歪歪”和“楼倒倒”。
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建筑安全事故,以及国家再三强调建筑质量之时,为何还能有如此骇人的事件滋生?其根源无外乎一个“利”字。
每一个“豆腐渣”建筑的“建造攻略”,都是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压缩成本为核心。在工程中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追求高利润是忽视建筑质量的一大根源。
这其中,还有不少项目以“边设计、边施工、边报建”方式建设,未审批,先开工,埋下安全隐患。有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地质风险,但为了赶工期,采取的质量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有的项目甚至采取非技术手段加快新浇灌混凝土凝固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形成了 “豆腐渣”工程。
而只靠“道德血液”来约束项目开发商和建筑方显然是不现实的,严格的监管机制才是消除建筑安全隐患的有力手段。
在这方面,来自的政府行动最为关键。早在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就发文:高度5米以上的建筑(构筑)物拆除工程、搭设高度在24米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国家将加强安全监督。而各地有关部门也会经常展开各种“拉网式”排查,进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
而与建筑安全最相关的业主人群,更是最应被重视的监督力量。通通过媒体的监督与曝光,也是让“豆腐渣”工程显形的有效方式。在搜狐焦点网上,上海与海口两地就分别开设了建筑安全曝光与投诉平台。通过媒体途径,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反映身边出现的工程隐患,从而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