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二:应急平台缴费
新京报:在小区面临因欠费而停电停暖的危机下,SOHO中国建立了一个应急缴费平台。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应急平台,觉得此举是否合理?
潘石屹: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过半数的业主同意下,建立了应对危机的缴费平台。截至12月1日,经过70%以上的业主投票同意、政府认可的应急保障账号,在业主们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已经收到了345万元的资金。政府的电力部门也已经从这个账号上收取了520万元电费欠款中的200万元,建外SOHO暂时度过了停电危机。
刘吉:业主自发组织起来代收物业费的做法,在现行法律中找不到具体的依据;但面临停电的紧急状况,只要保证资金安全,支出透明,且得到大多数业主的认可,可以理解。
范希俊:我们不认同这种方式,一方面法律上没有依据,也没有合同约束,不具备合法性,另一方面,我们公司承担着小区的物业管理责任,而他们的平台却只管收费,如果今后他们的平台不做了,或者出了问题,那么谁来负责呢。
蔡鸿岩:这种决策应该由业主大会同意,业委会同意并授权就可以。从现在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缴纳费用的业主只有百户左右,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如果是开发商自己的主意,很难运作,也不尽合理。
焦点三:解决纠纷的方向
新京报:现在有报道说,潘石屹计划要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此你又如何看待?什么才是解决建外SOHO目前危机的正确方向?
潘石屹:物业公司已经于今年10月份成立,年底会介入三里屯SOHO和朝阳门SOHO的物业管理。关于解决危机,我认为建外SOHO新的业主委员会还未选出,与物业公司的纠纷还未解决,业主将采取两种方式维权,一是依靠法律,目前已经立案,希望尽快结案;二是向政府求援。
刘吉:我们不太方便对“成立公司”进行评论,但我们认为,即使不是潘总的公司,而是别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建外SOHO东区的物业管理有兴趣,大家也应该是欢迎的,这是合理合法地进行竞争,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如何解决危机?赛特公司认为,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建外SOHO东区”2003年到现在共7年物业费的使用和支付的全部情况进行公开审计,是真正搞清“建外SOHO东区”纠纷真相,还业主一个清楚,给社会一个交代的惟一办法。然后,应该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立新的业委会,业委会成立以后,就可以重新启动物业选聘了。
范希俊:我们认为,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可能有时候需要宣传和炒作,但是物业管理是要脚踏实地为业主提供服务,而不是“做秀”。潘总有可能是为了口碑,所以想要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来接管建外SOHO,但是现在小区已经交付了,选聘谁应该是业主大会说了算,而不是开发商能决定的。另外,现在建外SOHO陷入僵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赛特物业和业委会的诉讼还没有定论。只有等到诉讼尘埃落定以后,成立新业委会、再选聘物业等才可以逐步推进了。
蔡鸿岩:对于一个有如此大开发规模的公司来说,早就应该成立自己的物业公司了,早期就介入社区的物业管理,难度会小很多,物业交接期介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对于社区的管理而言,是一种“伤筋动骨”的行为,这已经被很多小区所证明。一个这么大的社区,其中牵涉到大的经济利益和利润,目前已经混乱成这样,外界会担心是否各种背景的公司都是奔着利益而来,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焦点四:潘石屹带头欠物业费?
新京报:有声音说潘石屹带头欠费,请问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建外SOHO东区整体的物业费收缴情况又如何?如何看待宾至起诉欠费业主一事?
范希俊:潘总不仅没有交2009年度的物业费,而且从去年10月份之后就没有缴能源费,到目前为止,潘石屹共拖欠的水电暖气物业费用合计10.018万元,其中有6万多元都是物业费。整体收缴情况我们在小区里都有财务公示,目前我手头上没有具体资料。我们起诉了一些欠费业主,对于其他欠费业主,我们保留起诉的权利。而潘总所说的把物业费缴到应急平台,我们不认可。
潘石屹:几年来我一直按时缴纳所有的费用。最近一年来建外SOHO物业纠纷不断,面临着随时停电、停暖的危机。在政府认可应急缴费平台后,我已于第一天将最近一期的物业费直接缴给这个应急账户。事实上,宾至物业进驻小区后,业主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只有三级暂定资质的企业,不具备管理建外SOHO的资质。宾至国际目前三级暂定资质已经过期。
刘吉:去年10月以前,物业费一直是由我们公司收,但去年10月的时候,因为要对建外SOHO东区项目部进行审计,该项目部经理肖福生失踪,建外SOHO的账目也全不见了。从去年10月份至今,我们未收取建外SOHO东区业主们一分钱的物业费,但是已经支付了近千万元,用于支付为小区服务的员工工资等。
蔡鸿岩:宾至物业目前已经没有合法的资质,应该没有权力去起诉业主;但是,9月份以前是合法的,业主欠缴物业费是有一定问题的。(杨娟娟 张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