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老江是两次“3000点战役”的见证者,只不过与去年下半年迅速击破3000点迥异的是,这一次上证指数稳稳地站在了高地之上。
7月2日,当上证指数终于突破了3000点关口时,老江凭借接近满仓的投资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把2008年的亏损全数补回,而且还有所盈余。“我相信只要接下来宏观经济数据依然乐观,那3000点只是这轮行情的新起点。”
像老江这样幸运的股民并不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市场对于后市的期待,因为超过半数的基金在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中都保持了几乎一致的看法——强势上行,这也恰好与众多券商看多至3800点的乐观态度完全相同。
七成基金增仓看多后市
就在市场仍然对大盘突破3000点后走势争论不已时,周四上证指数已经开始向3100点冲击,一周之前曾引发市场忧虑的IPO重启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很明显,在监管部门对于IPO的重启慎之又慎的情况下,选择现在推出一定是因为整个行情处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空间里。”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刚刚发行第一只新股大盘就从3000点之上跌下来,那显然不符合市场的规律。
另一个数字则显示,曾经在去年遭遇了大幅缩减规模的基金业目前也已经重新回到了牛市的水平,截至6月30日,我国内地基金业的资产净值总合已经达到了2.23万亿的高点,这是从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第一次重回2万亿以上,与此同时,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字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达到了50.32%,而11只标准指数型基金以及6只增强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分别高达68.38%和68.51%。
显然,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资金增长规模和收益已经让他们没有了唱空的理由。从渤海证券的仓位测试来看,6月的最后一周,超过七成的基金选择了加仓,其中股票型基金主动加仓比例为3.56%,而接近1/3的基金仓位高达90%以上。
“其实目前下半年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否出现好转,经济是否出现复苏都是影响基金投资热情的因素,因为如果宏观情况整体好转,那么股市就没有下跌的理由,机构所要做的就是从市场中捕捉最好的投资机会。”王群航指出。
这也与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的看法几乎一致,无论经济是否出现复苏,股市都没有大跌的理由,“如果经济复苏没有预期的好,管理层肯定会加大刺激计划,那么市场在新政策的刺激下就有了新的炒作空间,而经济复苏一旦得到了确认,那么A股的估值则将得到基本面的确认,很难出现大跌。”
金融地产强出头
记者发现,其实早在今年一季度,包括博时、华夏、嘉实、中邮、海富通等大批基金公司已提前“潜入”了上述板块,在中国宝安(000009,股吧)的前十名无限售流通股东中,中邮核心(590001基金净值,基金吧) 、华夏优势(000021基金净值,基金吧) 、华夏成长(000001基金净值,基金吧) 、上投摩根内需动力(377020基金净值,基金吧) 等八只基金占据了前八的位置,总共持有15%的流通股显示出基金投资的热情,而在银行板块,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深发展、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等十大无限售流通股的座位也被基金提前坐定。
分析人士指出,机构投资对银行、地产业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中期业绩表现以及下半年行业前景的发展。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1日,两市共有62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24家房地产行业宣布扭亏,续盈、预增的达到9家,而目前唯一发布业绩预告的宁波银行(002142,股吧)业绩出现了30%的增长。
而在另一份巨灵数据库中,记者也发现,近一个月内发布的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中,各家券商无一例外地将买入和增持作为行业评级,而银行以及金融服务行业也保持了中性或增持的评级。
“这恰恰显示了机构在投资策略上的调整。”德圣基金江赛春告诉记者,实际从4月份起,金融、地产行业就成为机构增仓最多的行业,尤其是2008年被大幅减持的地产股今年则成了机构增持的重点。“对行业和仓位的调整说明市场的投资主线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对未来的预期上,金融、地产的增长是基金更为看好的。”
在多家券商的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记者发现,上市银行业绩年内将出现触底反弹成了接近一致的看法,银行在信贷结构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净息差将见底回升,信贷成本的降低将在下半年给银行带来稳定上升的收益。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下,房地产业也将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同比增长6.8%,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了4.4%,连续两个月回升的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以及北京近期多个天价地块的成交均显示,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复苏。
不过,机构投资对金融、地产的“情有独钟”在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看来并非偶然,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于军指出,根据他们的统计,目前金融、石油、煤炭三大行业的市值能够占到A股约50%的比重,其中,金融类企业的市值比例则高达30%,尤其是部分国有大市值公司净利润更是显著高于同期其他上市企业,因此,“盈利的稳定性使得这些公司相当于整个市场的盈利稳定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