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至少有超过20家房企宣布了自己的上市攻略。谁将拔得头筹占领先机?本刊特遴选本轮房企上市潮中的第一梯队,它们或将成为房企IPO开闸后的先行标杆。
>房企上市第一梯队
>>龙湖:整装待发
龙湖素来低调,每次上市大业都不是自家爆料,这一次也不例外。一家投行人士透露,龙湖近期重启赴港上市计划,目前已经完成资产评估,“实现上市问题不大”。
但是,龙湖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工作从来都不可能低调。半年销售超百亿,准备好粮票的吴亚军再度选择扩张。四处拿地似乎是2007年的“故伎重演”,为其重启IPO写下注脚。
本次龙湖上市预计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此前,龙湖14亿人民币公司债获得超额认购,不仅被赋予非上市民营房企融资的破冰意义,亦是龙湖在资本市场的小试牛刀。
★点评:曾因土地储备不足错失2007年的上市最佳窗口,快速完成全国布局后又遭遇资本市场的倾塌,也让我们错过了两个女人的战斗—吴亚军与杨惠妍的首富之争。
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管理架构,龙湖都已经准备妥当。凭借数万“龙民”的忠诚口碑,吴亚龙也足以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动听的品牌故事,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最佳时机。显然,2009年正是这样一个时机。
>>恒大:最后一役
恒大重启上市可谓一波三折。先是财务总监谭礼宁辞任,后是瑞银退出保荐人团队,不免引发舆论对曾经临门一脚失利的恒大再度猜想。目前,恒大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官方表述是“最快将在10月挂牌”。
恒大初定融资额10亿-15亿美元,计划发售股份约为扩股后的10%。以此计算,恒大总市值可能超过1000亿港元,许家印有望重圆首富梦。
目前恒大土地储备为4600万平米,计划到年底增至5000万。短短两三年,恒大在土地市场上的激进,为其上市提供了最大砝码,却也带来了企业管理风险。恒大上市,无疑是中国房企典型的恒大式扩张接受资本市场检验的试金石。
★点评:在一个坑上跌倒两次无疑是对品牌的致命创伤。更重要的是,如果无法上市,恒大将面临被国际投行分食的可能。显然,掌门人许家印将不惜一切避免这样糟糕的事情发生。
但现实总是无情的。无论“土储王”也好,“冻资王”也罢,许家印要打开资本市场的腰包,总得以盈利能力说话,说服投资者相信恒大这个“大象”也能“跳舞”。
>>万达:转道A股
曾试图通过REITs搭界资本市场的万达,又回到了老路上来。A股IPO开闸不久,王健林便放话计划明年A股上市,最迟后年。目前,万达已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
号称亚洲商业地产规模第一的万达上市路途坎坷。早在2004年,王健林便对外公布了赴港的REITs计划,几经冲刺,最终因商业地产的租金回报率未达到要求而搁浅。
显然,转道A股的万达依然要走规模取胜的老路子。今年年内,万达已吃进10幅新地,全年新增土地目标超过1000万平米。选择规模扩张,王健林至少保证了万达销售收入的增长,却也是对我国商业地产现状的现实考虑。
作为上市前的关键一步,万达的私募工作已经完成,今年两轮私募集资达40亿元人民币,建银国际、华控产业基金等获配入股。万达计划在今年三季度完成股改。
点评:借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万达往往能从当地政府手中低价获地,规模扩张成本较低。但我国城市综合体运营模式尚待探索,租金回报率无法达到成熟市场水平。放弃REITs转战A股无疑是现实之举,但租金回报率始终是王健林绕不过的关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