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家居市场可谓让人大跌眼镜,装修市场没有出现萎靡反而一路飘红,整个行业呈现出一派蓬勃气象。一直到12月前,大家一致津津乐道于如何创造金融危机下的销售奇迹,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话锋一转,“低碳”、环保成了业界热议话题。
从哥本哈根吹起的“低碳风潮”为某些转型中的家居产品提供了一个契机,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但其中心思恐怕各有不同。
十年难遇的营销噱头“低碳产品”顺势大热
在平日的走访和报道中,笔者明显感觉到,“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等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日益增多。当然,这种对“低碳”风潮的热切表态更明确地体现在产品推广上。
这段时间以来,不少家居建材产品的宣传都离不开环保、低碳等热词,这种趋势在高端产品身上尤为明显。比如一些能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瓷砖和地板,在这个当口更是一件件被打上了“响应哥本哈根会议精神”、“低碳环保之作”的标签,以图攫取更多的眼球。
产品是好产品,但大部分是年前的作品,说不上 “响应会议精神”,至于是否“低碳产品”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也尖锐地戳到了行业的一个软肋。 “低碳”,对于行业来说只是概念,而非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制造出合格产品,而“概念”则提供了更多炒作的噱头。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笔者与联邦?高登总经理林怡学聊到“低碳”风潮,林总似乎倾向于认为这一轮的“低碳”、“环保”产品热是一种营销手段。“就像前段时间被力推的E0级板,这种板对技术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国家标准都还没有,怎么就有人生产出来了呢?”
所谓“低碳”家居产品所面临的也是这样一种尴尬。标准未定,产品先行,很多厂商或经销商连“低碳”这个概念都还说不清楚,如何让消费者信服?商业社会中,搞点营销噱头本无可厚非,但对这个话题大可不必急功近利,家居产品的环保化和低碳化本来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时间做得更高明一点。
不可错过的企业风头 品牌认可度大幅提高
相对对直接在产品上印上“低碳”标签来说,从低碳角度宣传企业文化技术含量更高。
1月18日,嘉丽士涂料携手其代言人李冰冰举办了一个主题为“乐活种树,低碳生活”的公益活动。董事长周炜健先生分析了行业的低碳趋势,特别强调作为高端品牌在倡导低碳、率先低碳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其后还在西部地区种植20000棵树,相当于购买9300000kg的碳排放。
商业活动被包装成环保公益,对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建设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当然,在这样的宣传同时相关研发也同步跟上,才能把活动中吸引的眼球真正转化为品牌认可度。站在做品牌的高度上,放弃立竿见影的产品宣传而侧重强调品牌的价值和责任,对这些企业老总来说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言行一致,从一而终,不单纯把“低碳”的宣传作为一种“风头”,而是把在宣传中提出的美好理念真正渗透到企业内核中去。去年圣诞夜,轻舟装饰公司效仿马尔代夫政要在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举行了“低碳家居 发布会”,成为一时话题之作。若只是加入一些环保公益的元素,这个发布会还不至于让人振奋。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是,轻舟专门成立了低碳科技公司,看来并不只为一时风头。
轻舟董事长陈耕的博客名为“低碳先行者”,几乎所有内容都与低碳有关,解读低碳概念,倡导低碳生活,推动行业低碳化,从这些丰富的内容中可以感受到陈耕的热情已经超越了一个生意人的范畴,上升到一个环保公民的高度。
也正如陈耕在博客上说的那样,“低碳”现在很火热、很时尚,但做低碳家居不应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不管是宣传产品还是宣传文化,真正能提高和实现品牌价值远不是一两场活动,而是一种对行业低碳化的信念和坚持。
厚积薄发的创新劲头 专业精神正在觉醒
今年1月欧神诺陶瓷在佛山召开经销商年会,联访中,笔者问了欧神诺董事长鲍杰军一个问题:“目前盛行的‘低碳风潮’所带来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是一种跟风之作,还是低碳环保已经上升到行业专业精神的高度?”
鲍工并没有正面回答:“我想行业现在正在觉醒。我们现在开始倡导瓷砖减轻减薄,按照我们现在的产能,根据计划调整瓷砖的厚度,明年节省下来的原料就可能达到3千万吨。这些改革都是我们自发主动发起的,是行业的自觉行为,说明行业开始从‘被环保’转化为‘主动环保’。”
对家居建材行业来说,专业精神的讨论向来都是比较虚浮的,所以我们一直都可以留意到,真正做实事的企业大多都默默苦干,有了成果还要觑准时机才好推出。现在看来,“低碳风潮”算是一个好时机。
无论在这一轮热潮中推出了多少产品,举办了多少活动,都很难说明环保和低碳意识已经上升到专业精神的高度。但炒作也好,宣传也罢,“低碳”意识已经在行业内润物细无声地蔓延开来。正如鲍工所言,行业在觉醒。觉醒,不会一下子就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但许多创新的意念和点子都随着觉醒的力量而来。这种力量更多地体现在对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引导力度之上。
一些中小型的家居用品厂商可能更能掌握其中精髓,循环利用的纸制品、非一次性树脂容器、可吸附有害气体的小盆栽渐渐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他们大多没有打着“低碳”旗号,但其倡导的生活态度无疑是“低碳的”。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强调专利和技术门槛,而是告诉消费者,低碳环保完全可以自己动手,从身边小事做起。
所谓专业精神,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挥小宇宙进行创新,便是社会之福。物尽其用,也是低碳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低碳环保是全人类的事业。
在走访和报道的过程中,笔者接触到各种人群对低碳的不同理解,不管大家揣着什么心思,这样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关切几乎是空前的。不管你当它是一个噱头,一份事业抑或一种精神,它所蕴含的价值远不是商业运作所能衡量的,只有吃透了这种“低碳文化”,用端正的态度来面对它带来的影响,勇于承担作为企业、作为公民的相应责任,才能体现出“低碳家居”的真实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