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项目单日退房18套 原购房者均为关系户
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退房潮”再次出现。杭州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2010年1月1月-14日,杭州主城区退房39套;2010年1月15日,主城区单日退房21套,钱江新城复兴地区的赞成太和广场当日退房18套。 记者发现,这些退房数据非常有规律,原购房者皆为开发商内部公司或个人。 杭州楼市退房“怪象”不断 2010年1月1月-15日,杭州主城区退房60套。其中,1月15日单日退房21套,涉及楼盘3个,为钱江新城的太和广场、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之江铭楼和朗诗国际街区,退房套数分别为18套、2套和1套。 而太合广场楼盘,在这18套退房“大单”中,皆为8#23层和24层的房子,其开发商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购买人为浙江赞成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杭州金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金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金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浙江省赞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太合广场楼盘单日退这么多房子,网友纷纷表达看法。网友“doll-face”认为,此种行为为“自买自退”。而“whzlxw”却说“集团内部的资产公司和房产公司的把戏,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用的!” 对于外界质疑,赞成房产公司副总经理沈飚首先证实,购买这些房源的确实是集团公司内部,至于退房,沈总却予以澄清,他表示公司内部的退房并非外界所言的因素,而是“市场因素”。 沈飚进一步解释,这个楼盘23层和24层每层9套房子共有18套房子,在施工过程,每层9套房子做成一个大套间,“没有墙分割”,现在想将每层只做一本房产证,只好向房管部门申请先退房再重新买进,“二层楼每层就只要做两本房产证。” 专家解读:退房背后的缘由 楼市退房现象增多,同一个楼盘多套房源集中退出,原因何在?这种退房现象又反映怎样的市场行情? 对于同一个楼盘多套房源集中退出的原因,双赢置业营销机构总经理章惠芳认为,第一种可能是炒房客行为,如果银行信贷收紧,房款付不出,只好退房;第二种可能性是开发商为内部关系户预留房源,“只付首付,占住房源名额,以员工或者亲戚的名字签订合同,以后再退房”;第三种可能就是开发商通过购房,然后再拿房子去做抵押从银行按揭信贷。 针对当前楼市出现退房增多现象,长期关注杭州楼市的杭州杰盟智库执行长兰洪海表示,“原因很多”,具体原因要针对每个楼盘的实际情况而言。但不排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二套或多套房贷首付比率提高,部分购房者自身购买力不足,只好退房。此外,也有一些购房者对整个房地产后市的信心不足,可能当时又是以高价买进,认为房价涨不上去,只好以退房方式解除合同关系,规避投资风险。 目前,除了杭州,北京、广州等城市楼市都出现退房增多的现象。 对于目前楼市出现退房的现象,资深房地产律师陈海阳则谈到,如果购房者出于自住考虑,退房现象会比较少。从经济层面上分析,目前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旨在抑制房地产泡沫,受宏观政策的影响,相应的投机性购房就会有所减少,反映到购房上,就会出现退房增多;从法律层面上分析,退房的现象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商品房交易的诚信度还不高,每次宏观政策出台的时候,都会出现比较多的退房现象,房价要上涨,开发商不想把房子卖给购房者;房价要下降,购房者又不要房子,某方往往会选择以违约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 新闻链接 海南曾经出现“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是海南建省以来经济起伏的“风向标”。建省(1988年)初,海南办经济特区的“利好”,一度引发房地产泡沫。 最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00多万的海岛,涌现出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家房地产公司服务80个人。 1992年海南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一年间地价从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升幅五六十倍。 1993年国家金融政策宏观调控,海南房地产泡沫宣告破灭。1995年,“泡沫”破裂后一切尘埃落定,海南留下600多栋烂尾楼、28万多亩闲置土地;800亿元积压资金被钉在海南;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并长期得不到化解。 红极一时的海南发展银行,更是直接破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