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岭搬迁蚁居外移:政协委员的眼泪流给了谁
两个月前,全国政协委员何永智、张礼慧等在了解北京“蚁居”生活后掩面流泪的画面轰动一时,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蚁族生活大讨论。两个月后的今天,当《华夏时报》记者再次走入这个被称为北京最大的年轻低收入群体聚集地时,映入眼帘的是横在街道上空诸如“为了生活更美好,主动腾房多荣耀”、“公平公正腾退,享受腾退优惠”、“大家一条心,共建新家园”的横幅和穿着深黑色制服来回巡逻的保安。 “下午,我们店里已经被测量过了,估计拆迁也就是这段时间的事了。我上星期就已经搬到上地去了,那里现在房租涨得厉害,还好我租的早。”在唐家岭开了3年化妆品店的李芳如是告诉记者,“你要周末来看,这里才叫壮观呢!到处都是大包小包搬家的人。” 搬迁,是为谁谋福利? “我们又要往外移了。”何亮的签名已经挂了一个月,因为常常加班,他还没来得及寻找新的“蜗居”。和很多聚居在唐家岭的年轻人一样,2008年,学软件工程的何亮大学毕业后,怀揣理想,从山东来到京城,寻觅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何亮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政协委员走访之前,他就猜到唐家岭这个城中村迟早会和大望京一样,先是拆迁,然后是他们一步一步地往更远的城中村挪。“你看望京的那些原住民富了,但是原来住在望京的那些大学生还不是和我一样,继续移居。我不明白,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搬迁和改造,到底是造福我们还是造福被拆迁的房东?” 在唐家岭住了5年的张凯则更激动:“政协委员来之前,我们还能在这里安安静静地住着。但他们一流泪,一感动,我们却要离开了。这搬迁,到底是为了谁着想?” 而在卖方市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记者扮作找房的学生,在宽不到50公分的小巷穿梭。“450,一房一卫带厨房。你要是诚心要了,我现在马上就给你清理出来。住个五六个月没问题。”唐家岭一座筒子楼的房东张女士殷勤地向记者推荐她家的房子。张女士的房子藏在唐家岭街旁的巷道里,里面纵横交错地横着通向各个楼层的楼梯,房间里的光线早已被拥挤的楼房遮挡。这样的房子在唐家岭随处可见。而当记者询问是否还像往常一样,需要押一付三时,张女士摆手说:“不用不用,现在都不用定金了。搁以前,这样的房子至少也要550。你去外面绝对找不到这么好的房子。”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拆迁在即,搬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家有25间房间,但现在住人的也就七八户。“我也不想折腾了,要是赔款合适的话,我就去买三四套房子,自己住一套租一套,房价好了再卖一套。” 同住在唐家岭的老何夫妇则感慨:“其实,那些刚毕业的娃娃也怪不容易的。但估计等到时候我们回迁回来,房租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 廉租房,离我们还很远 据悉,唐家岭地区整体腾退将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安置房及多功能产业用地建设也将在2012年完成。当前,唐家岭已确定了18万平米的多功能产业区,其中10万平米以上的地块上,将为流动人口建设公寓。 和充满希望的房主不同,当记者将此消息告诉何亮时,何亮打断记者的话:“你说的那个公寓是廉租房吗?不要奢望了,到时候房租不知道要加多少呢!即使便宜,抢的人那么多,像我们这种小公司收入少的是租不起的。”何亮目前和同学租住在唐家岭筒子楼的二楼,房租300元/月,水费10元,宽带30元。“现在还能熬熬,如果到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我只能回山东老家了。”何亮盯着电脑屏幕黯然说道。 同样,提到2012年将会完工的唐家岭白领公寓,张凯的分贝也小了不少,“那些所谓的公租房、廉租房,不是说我们想租就能租得上的。你没看,上面写着又要以企业为单位又要工作多少年之类的限制吗?太不现实了,我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找别的近点的城中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