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调控关键期更需强调保障房建设
二套房认定“认房又认贷”的从严标准一经公布,市场上再次发出本次调控确属“史上最严”的呼声。有分析认为,此举除了彰显本次调控要落实到底的决心与严厉外,亦从金融角度出发是源自银行下半年贷款额度的紧张,并且基于对房地产市场下行后经济基本面仍能稳定的预期。各种分析出发点不同,但皆有其道理。 亦有质疑的声音出现。
一是如此严厉的二套房认定标准,会否直接打击到了刚性需求,扩大了打击面,伤及无辜,与打击投机炒作致房价畸涨的初衷相悖?二是从严的标准背后,还是有人提出了“漏洞”嫌疑;三是有人担心曾经出现过的断供潮卷土重来,使新政、银行及主管机构再次投鼠忌器,令调控陷入难上加难。从历史经验看,这些质疑都有其缘由,值得深思。 综合目前已出台的政策与上述分析及质疑,毫无疑问的是,从严而较为明晰的二套房认定标准面世后,我们有理由认为本轮新政下的调控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即一个关系阶段性成果能否巩固、下一阶段效果能否呈现、调控最终达到何种成效的时期。 这一关键期至少会呈现几个特点。第一,市场层面对政策从严、不会轻易放松的预期已经明显盖过对“新政还会不了了之”的期待和犹疑。这种预期稳定下来,对下一阶段的显效是有利的。但同时利弊相生,导致第二个特点的出现,即预期稳定下来后,原来以为有博弈机会的投机炒作主力会在相对绝望中进行“反击”,即可能利用刚性较强的初次置业和改善性需求受到预期影响进而呈现观望的状况,煽动刚性需求抵制新政,扬言或切实动用断供之举,而同时自身则千方百计利用漏洞觅渔翁之利。从而第三个特点出现,即所谓市场反应或倒逼决策层顾忌刚性需求下滑、房地产业下行致经济面下滑,从而摇摆松动。 这些特点表明,现阶段调控期的重要任务是,继续稳定预期,不为假象所动,坚定调控目标,否则不仅前功尽弃,调控的公信力也将再次丧失。具体说来,我们认为要实现上述任务,近期值得注意、需要继续坚持的举措有二: 第一点,为了配合从严认定二套房政策的顺利有效实施,不能忽视相关配套细节、细则的研究出台,从而最大限度堵住市场漏洞,最小限度伤及刚性需求。比如受到质疑的房屋信息异地联网系统多久才能完善,第一套房售出后多长时间以内还算作拥有住房等。 第二点,也是我们明确强调、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阶段更需强化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推进各地保障房建设进程。这是在实际行动上对抗调控关键期可能出现的负面导向的关键。 因为如上所述,为了达到成本次调控效果,从严的政策难免一时涉及刚需群体,这易被现阶段投机炒作群体所利用,在舆论上、实际行动上,导致刚需群体的恐慌,甚至延伸至更广泛的有住房需求的社会群体。决策层虽已有充分思想准备面对投机主力的倒逼,但一旦负面局面出现,哪怕是局部的,也会在市场心理上造成晕轮效应,从而对下阶段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宣传政府保障房建设的决心与力度,适时公布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展,切实细化保障房准入标准,令一些符合标准的人尽快受益,不仅能强化民众对于调控的正确认识,明确政府对住房问题何为有保有压,该坚持的一定会坚持,且对政府决策公信力的建立也将起到正向作用。 本站编辑:商海浪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