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是该松动,还是继续从紧?
眼下,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近日,针对近期媒体关于楼市调控松动,“个别地区放松三套房贷”、“楼市新政有望取消或者部分取消”,以及国资委“授意房地产央企拿地”等报道和传闻,多个部委不得不出面否认,再次重申维持现有楼市调控政策不变,坚持严厉调控不放松。随着楼市成交普遍大幅下滑,并且可能拖累整个实体经济进入衰退,甚至下半年可能不得不重提“保八”情况下,楼市调控的争论可能还会继续,也不排除本轮楼市调控半途而废。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但是受楼市调控新政影响,业内担心下半年投资出现滑坡;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已经出现明显降温,虽然6月数据依然上涨了15.4%,但是增幅已经明显相比1—5月开始回落;价格方面,房价在连续上涨15个月后首次转跌;国房景气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下跌。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楼市调控的效果确实已经显现。如果继续坚持严厉调控政策不动摇,楼市“量缩价跌”仍会持续,可能会动摇中国经济(GDP)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根基。 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老百姓普遍对此很担忧,事实上,更着急的是管理层。也许有人觉得,楼市这些年过于疯狂,房价暴跌大快人心。可是如果换位思考,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或许就不会这么想。因为楼市一旦大起大落,必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给经济以沉重打击、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楼市稳定即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可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一直纠结于楼市调控和房价涨跌,而忽略了根本性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楼市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而是一个政策市,一个长期管制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仍未走出“计划模式”。 目前在中国开发房地产,除了要符合规划外,还要服从计划,具体到一个城市,土地供应是政府独家垄断的,每年供应多少地方政府说了算。除政府外,开发商也是市场供给事实上的掌控者,他们控制着开发节奏,市场好的时候加快推盘节奏,市场不好的时候就观望。过去地方政府出让了很多土地,结果被开发商囤积起来。楼市的供给事实上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控制,唯一市场化的只是需求一侧。此外,还有很多的行政审批环节,加上政策密集调控,舆论渲染“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土地资源有限(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这是阴谋),楼市必然朝着“被预期”的方向发展,想不服服帖帖都不行。 因此,就当前楼市来说,管理层的调控或掌控能力是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值得怀疑的,甚至也不用担心楼市会拖累实体经济,更不要指望房价出现大跌。可以预见,楼市持续降温,房价接连下跌,管理层能容忍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绝不会袖手旁观,对楼市松绑只是早晚的事情,也不排除今后出台救市措施。 回顾近年来的楼市调控,很难有坚持一两年以上的,且最终都出现了房价的报复性上涨,根源就在于楼市没有真正市场化。如果这方面不彻底改革,楼市就不会有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还会重复以往的老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