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领导直面“政策房”诟病 引各方广泛关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08时01分报道,在7月8日举行的北京政策房规划展上,不少项目的规划设计饱受诟病。不仅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带头批评个别政策房项目“设计不好、没有用心”,不少市民还指责有的项目户型差,套内面积小,简直“比蜗居还蜗居”。 经过10多天的修改,被退回重新调整的政策房方案再度露面。 四梯六户?这么多的电梯数量在商品房中也是少见的。 因为这个项目都是西城的安置居民,老街坊经常会串串门儿,要是电梯少了,等待时间长了,多不方便啊!而且这四部电梯当中有一部是“担架梯”。设计师就是考虑到居民中老人多,万一夜里发病了,这部“担架梯”可以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看得出,这个项目的设计单位是真的听取意见,用“心”修改了。可是当大部分项目在进步的同时,有些项目却在倒退。比如说,朝阳区的一处政策房,新方案中,原本户户朝阳的设计变了,非但有些不朝阳,还有一个两居室的窗户在北面。就像一位市民说的,“难道要在刮西北风的冬天,开窗通风吗?” 正是由于改进的空间仍然存在,所以这次展览活动将持续至8月7日。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欢迎市民前往现场参观,并填写意见表。展览结束后,还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继续优化方案。 北京市政策房规划展上这些用心的设计,虽说没有商品房那么灵活,但是“面积不大配套全、造价不高质量高”的设计标准,已经让这些未来的政策房摘掉了“低品质房”的破帽子。让迁入限价房、回迁房或廉租房的市民,与购买商品房的业主一样的具有成就感,一样的享受宜居生活。 其实,很多设计单位早就料到会有一次方案的“限改令”。因为政策房不需上市出售,所以很多承建商选择了最简便的设计方案。可是如此的敷衍了事,对得起政府的巨大投入和百姓的殷切期望吗?我们常说,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但民生工程的出发点不是口号,而是细节。 这次北京市政策房项目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让专家和百姓参与其中,在细节上挑毛病。如果这样的“细致入微”能够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并延伸到后续的搬迁安置,我们相信今后盖起来的这些政策房会是合情合理的;住进去的普通老百姓一定可以感受到,什么叫“活得更有尊严”。 美好的安居蓝图已经绘就,在欣喜之余,我们只期望搬进新居的那一天, 那扇新开的窗户真的可以向“阳”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