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内地商业地产市场 恒隆去年业绩暴增4倍
作为香港几大主要地产商之一,恒隆地产近年来深耕内地的商业地产市场,甚至是像沈阳、济南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昨日(7月28日),公司发布截止6月30日的年报,期内实现净利润222.56亿元(港币,下同),同比大增4.4倍。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业绩大增受惠于期内公司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加录得212.34亿港元,同比大增 5倍,其中包括集团为符合新会计准则而就旗下内地发展中物业进行估值所录得的73.65亿港元的收益。 由于市场预期公司业绩向好,恒隆地产在过去几个交易日连续上升,股价累计升幅达 6.3%,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新"大班"内地背景深 恒隆地产深耕内地的策略,从新招募的董事总经理陈南禄的背景中可见一斑。 7月28日,恒隆地产在香港召开全年业绩发布会,入职才9天的陈南禄与董事长陈启宗一起与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见面。据了解,现年55岁的陈南禄原本是太古(中国)公司主席,在1989至1992年期间曾任太古(中国)驻北京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对内地有深入的了解;后任职掌管国泰航空,香港本地媒体报道称,其在国泰期间,"累积了丰富的内地人脉关系"。 但陈南禄的履历表也清楚表明,其从未"染指"地产界。"别人问我们为什么不找个'地产佬'",在当日的发布会上,陈启宗主动说起外界对陈南禄背景的质疑,"懂地产的人我们公司大把,我就是看着陈先生的内地经验,对我们去内地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以前公司的业务范围只有一个地方,就是香港;后来有香港和上海,现在是香港、上海和沈阳,以后还要加上济南。" 业务中心逐渐转移 恒隆在财报中表示,受惠于内地消费增长,来自内地的物业租金收入和纯利均增长14%,分别升至19.31亿和16.29亿;而相比之下,香港租赁收入增长偏软,收入和溢利分别增长6%和4%。 作为香港几大主要地产商之一,恒隆地产从1992年开始进军上海,发展了为人熟悉的上海港汇广场及恒隆广场,但从2003年开始,公司调转矛头,进军内地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太贵了,由于我们追求最高的回报率,很难买到合适的地,所以开始开发二线城市,回报率不输于之前在一线城市买下的地块。"陈启宗说,公司买地的原则是土地价格占项目花费的两成以下,回报率要在30%以上。 “公司买地的策略是非常小心的”,他说,他们从看中一块土地到最后买下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但在2003年到2007年,我们找到7块地,足够发展400亿元港币的物业,我认为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地。”如今,恒隆在天津、沈阳、无锡、济南和大连都有购得土地,除上海的两个广场及沈阳皇城恒隆广场外,其他项目均在兴建中。“过去几年基本每年都有接近两百万尺的新的商业楼宇落成,而以我们现在手上握有的土地来看,未来几年每年新落成商业项目可能会超过200尺。” 相比之下,恒隆在香港的的项目仅有九龙站君临天下寥寥几个项目,“我们不在香港买地,并不是因为香港不好,而是香港地价真的很贵”,他表示。 就在28日,香港政府举行本财年第四次卖地,最终以104亿元投得,平均呎价32014元。“如果这个地块拍得100亿以上,计算建筑费等花费,可以兴建4个沈阳广场。”谈起对现在香港卖地的看法,陈启宗表示目前恒隆暂时没计划在香港买地。 手握现金等待买地机会 对于内地的未来的经济形势和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政策,陈启宗有他自己“简单的乐观”。 中央政府今年四月颁布的国十条对于众多地产商来说,都是“当头一棒”,陈总宗表示,对他们做商业地产的也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像2007年那样大了。 “2007年的时候,一些做住宅地产的开发商预见到住房价格会下调,转向商业地产发展,就是跟我们抢食。”但在陈启宗看来,现在内地众多地产商的经济状况以及与当时不同了,“从技术上说,2008年的时候,很多地产商破产了,是政府救了他们,以他们现在财政状况不太可能转到商业房地产。” 被问及是否担心下半年内地经济放缓,“要是下半年内地经济真的出现困难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我们拿着资金在手,等着买地的机会。” 财报显示,目前恒隆地产现金净额达到50.77亿港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逾132亿港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