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投资退出渠道依然缺位
在住宅开发的高利润注定是舆论口诛笔伐核心的当下,开发商们纷纷进入商业地产市场的举动,不仅旨在平滑利润曲线,更有着改善其社会形象和产业牵引路径的妙笔。然而,“住转商”究竟是在住宅需求被严重压缩背景下的无奈之举,还是旨在保证行业发展长治久安的要策? 高投入,慢产出,中国商业地产的投资退出渠道依旧尴尬。
商业地产乃是地产商平滑利润的稳定器,对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和风险的分散有着重大意义,而商业地产的发展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更加明显、更具有可持续性。从政府角度来说,商业地产的发展也能够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加稳定和丰富的税收来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增加就业都有着重大意义,这样一个多赢的行业理应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政府资源。然而,正因为过去1年多时间住宅地产价格的上涨过快,引致政府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宏观政策在调控过热的住宅地产同时,也让商业地产跟着吃药。因此地产业界早已在呼唤更具针对性政策的制定,让这个行业有一个健康的分散风险渠道,让资金的洪流流向其正确的方向,促进行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地产作为行业的稳定器,作为拉动内需、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理应在金融创新和融资渠道上获得更宽松的环境。在REITs这个已经过发达国家验证的商业投资退出主流渠道方面,有其成熟的操作模式和风险防范模式可供参考,适度地试行与推动,都会利于行业的转型,相信此类新政一旦出台,会出现多赢局面。 在目前REITs和保险资金这两个胡萝卜都无法落地的情况下,选择进军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和其他投资者都不得不面对投资退出机制缺位的尴尬。缺少此保障,开发商自持经营自然缺少底气,而靠山西、内蒙古煤矿主代表的资金安全的偏好者接手,导致后期经营不善的案例已然怵目惊心。由此,尽管住宅地产因宏观调控而风险日增,每个开发商都信誓旦旦要进军商业地产,但多数仍是口惠而实不至,商业地产要真正成为香饽饽,还有待时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