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楼”和“被城市”
近日,关于农民“被上楼”的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如何保护农民利益成为话题的中心。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能强赶农民上楼,国土部随即召开会议表示,将立即着手修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相关文件,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在“被上楼”问题得到充分重视的同时,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被城市”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有报道说,目前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正在进行“撤村”以换取建设用地,进而让失去宅基地的农民“被上楼”的行动,有些地区采取了整村推进的措施,有些地方采取项目治理的方法,一个项目对几个村进行“改造”,造成强制拆迁,殴打农民的暴力事件不断出现。事件之残酷以至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并疾呼要“急刹车”。其实,“被上楼”和“被城市”虽然发生的地点不同,一个是在农村,一个是在城镇,但思路完全相同:一为政绩,二为财政。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关联,“被上楼”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被城市”。尽管“被城市”没有“被上楼”显得暴力,但同样都脱离了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 其一,“被城市”并未如愿拉动城市经济。在一些热衷于城市化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奇怪的现象,有些城市为了政绩或面子兴建了不少的步行街和新型商业区,目标是引进大品牌商品,以显示本地的经济实力。但由于本地的经济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匹配的程度,以致大品牌不敢进入,招商陷入困境,使所谓的步行街处于多年难以开街状态。还有一些城市新商街虽然勉强开起来了,消费者却仍挤到周边未改造的老街购物,花巨资建造的新商街成了摆设。 其二,“被城市”使低收入人群生活成本快速上扬,拉大贫富差距。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旧城改造,使原先的农贸市场变成了超市,原先的修鞋铺变成了皮鞋养护中心……于是,在美丽的城市面貌下,原来的低收入人群生活成本被急速拉升。 其三,“被城市”给了一些地方官员在城市化建设的幌子掩盖下进行“强拆”的借口,进而为了政绩和眼前利益在多地激化社会矛盾。 其四,“被城市”给了开发商和某些地方政府一个“房价还要上涨20年”的借口甚至预期,成为房价快速上扬的一大助力,并由此埋下了高房价带来的诸多隐患。 无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化是必要的一个阶段,但城市化过程应是一个科学的、长远的、尊重人民意愿的规划与实施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时的,甚至粗暴的房地产化的肤浅城市化过程,更不能成为某些地方官员和某些房地产商谋一己之私的工具。如何保证城市化过程中的公平、正义,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先行确立的基础,否则,“被城市”与“被上楼”一样,将留下很多的隐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