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频频 楼市何时降温?自我调理很重要
平时感冒发烧,选择有二,其一送院治疗,抗生素消炎药多管齐下,药到病除;其二是静养调理,让身体免疫力发挥作用。我们往往选择的是前者,容易忽视后者,却不知道磨练自身免疫力,比使用抗生素而滋生抗药性要健康合理得多。 楼市病了,轮番上阵的调控就如抗生素与消炎片,企图短时间退烧,事实却刚好相反,在接踵而至的调控过后,楼市往往触底反弹,不得不惹来更严厉的调控行情。
表面上看,调控总遇阻挠,纯属外界偶然;实际上我们总习惯于把土地政策、保障房体系等等涉及楼市根本的问题,抛之脑后,而展开针对市场的局部调控,限购与置业、买与不准买,由此开始针尖对麦芒的博弈。而因为货币供给引发的流动性,负利率下买房抗通胀的从众性,以及保障房体系未建立起来前,不惜透支几代人财富全部投身商品房的怪状,都是更为治本和任重的问题。 调控与房价的博弈,外界习惯这样解读。但是从中央到地方,谈及调控楼市目的,都否认是打压房价,而是维稳,促进楼市理性。但是在上述这些治本问题没有着手解决之前,所谓的维稳和理性,最终都只能被普通老百姓解读为房价的上下。 事实上,调控应该成为协调因素,协调市场自身的调理。例如,近日有投资客认为,未来深圳房价不再重现过去十年的暴涨,从而逐一清盘退市,这样的市场自我调节不是比生硬的限制要高明且省力得多么? 新闻背景 有冷空气来袭,全国大幅降温;然而在楼市,尽管调控的“寒流”轮番而至,却难见真正的“冬天”。 新披露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87元/平方米,较上月上涨0.82%。北京、上海等8大重点城市,房价平均高达1540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1%,同比飙升34.29%。而在深圳,接连多个新盘热销,更有营销中心开放“万人空巷”的场面,一时叫人忘记此时正处调控高峰。 定论楼市回暖尚早,但是却有担忧调控再次失效。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对媒体说:“二次调控大势已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在经济与物价“双高”增长,流动性过剩格局亦未改变的背景下,房价出现大幅下跌是极小概率事件。 2008年调控,遇到全球经济危机;2010年再调,却撞上了通货膨胀。前者让调控迅速转向,抑制迅速变拉动,后者也正在悄然抵消政策威力。 调控不以降价为目标,以稳定为远景。即使是这样,“寒流”频频下,楼市何时真正降温?何时实现理性与稳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