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 想要说放弃不容易
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可能突破两万亿元,卖地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土地财政”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多难免产生高价地进而产生高价房,有悖于国有土地为全民所有这一基本属性(12月27日《人民日报》)。 从1994年开始,土地出让金不再上缴中央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土地一拍,黄金万两”。要加大投资力度,做大GDP,彰显政绩,恐怕没有比围绕着土地做文章更方便的了。因此,地价与房价、土地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关系”,不仅涉及利益,还涉及行政权力的运行成本,是地方公权力维系政绩和提高管理效益所离不了的“工具”,想要让其松手,怕是很不容易。 总的来看,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土地财政”仍然具有相当宽松的生存空间。要想让“土地财政”退出公共视野,需要进行切实有效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各种制度途径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卖地收入”的依赖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