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危机论” 应当引起高度警示
在刚刚闭幕的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成为主角和焦点。赞扬、羡慕中国发展成就的有之,要求中国输出经验的有之,同时,西方国家建议给中国摘掉“新兴国家”头衔的声音也异常高亢,到会议末期担心中国经济现泡沫,“新兴国家危机论”又冒了出来。
法国《论坛报》1月28日报道说,达沃斯论坛上多名专家认为,由于国际资本的挥发,新兴世界可能遭遇经济危机。 建议给中国摘掉“新兴国家”的帽子,是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己承受能力和发展阶段的责任,中国对此必须警惕。而对于“新兴国家危机论”,无论西方国家出于何种目的,我们都不妨把它当做是一种警示和提醒。当然,中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中国有13亿人口,世界上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中国农村有巨大的投资潜力,中国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几率非常之低,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有这个底气。 但是,自信不等于盲目乐观,不等于万事大吉,没有一点风险隐患。细细分析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和成功化解,虽然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排除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大的麻烦。从经济增长上来看,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痛苦转型中,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大举投资已经不可持续,出口正在受到人民币升值和西方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也将难以为继,消费启动需要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随着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力将大幅下降,汽车受到治堵限购政策影响对经济拉动将越来越弱。最后,通胀的居高不下使得货币政策对经济趋向于紧缩。综合上述因素,中国未来经济总体上不容乐观。 国际上有人预测经济危机第二波浪潮将发端于中国,这些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特别是低估了中国政府应对和化解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但是,达沃斯论坛上关于热钱大举流出可能造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和风险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最少有三个因素可能促成热钱大举流出新兴市场体国家。第一个因素是新兴市场体国家都普遍面临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都开始趋向紧缩,都在挤出股市、楼市以及其他市场泡沫。作为投机资本的热钱即将失去市场,在新兴市场体国家面临无利可图。第二个因素是,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吸引短期投资资金大举回流。美国商务部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为3.2%,全年GDP增幅为2.9%。虽然第四季增长率不及预估的3.5%,但综合表现却意外强劲。与此同时,经济的另一大支柱——出口也表现抢眼:美国第四季出口额跃升8.5个百分点,进口额则骤降13.6%。贸易为GDP增幅带来3.44%的贡献,为一年以来贸易首度对GDP作出贡献。第三个是政治因素。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动荡,使得短期投资资金担心政治风险,都开始回流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数据显示,全球资金追踪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1月28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月26日的这一周内,EPFR追踪的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在近5周内首次出现净流出,且这次净流出是其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流出量最大的一次。而与此同时,发达市场股票基金在过去8周中第7次有“新鲜血液”流入。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加强货币政策使用力度,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抑制通胀,消除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要防止热钱突然撤离使得泡沫急速破灭而出现的金融风险。关键是一定要让经济软着陆,央行等调控机构一定要拿出智慧,平稳消除泡沫,控制热钱缓慢流出。常亮(河南职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