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地价“发烧”样本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个位于该省最西部,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近日因一名基层干部治理“违建”不力被双规,又在双规期间突然死亡而成为舆论焦点。 在该案件背后,是利川长期以来农民自建房的传统,与近年来当地开展的拆除“三违”建筑行动之间的矛盾,更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关。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通过大拆大建、卖地生财,助推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价上涨,当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 土地生财 利川,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市之一,在2010年湖北64个县级市GDP排名中列44位。然而,当地的新房均价近年来却不断上涨,已从2007年的1300元/平方米飙升到2010年的2500元/平方米,部分高房价区域甚至高达5000元/平方米以上,房价已排在湖北省前列。 在房价高涨的背后,土地财政及其造成的地价上涨成为最大推手之一。2005年,在原本作为财政支柱来源的烟草税收被划走后,利川逐渐将出让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2008年6月,利川成立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明确所有土地的收购、储备、出让工作由储备管理委员会把关,并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办理,其他任何单位和部门均不得越权代办。土地收购资金则由市财政局直接支付,土地出让金由市财政局直接征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土地市场上,当地政府既是惟一的买家,也是惟一的卖家。 这种措施很快收到效果。据统计,利川2009年出让国有土地135.7亩,整幅土地出让单价均超过100万元/亩,共有13367万元进账,出让楼面地价最高纪录超过2000元/平方米。 清剿“三违” 然而,这种土地财政模式也面临一种挑战——即利川当地人长期形成的自建房传统。利川的许多房子是从农民手里买地后自建的私房,且许多农民靠卖一部分宅基地和出租房屋维持生活。当地政府从农民手中征地,每亩往往只补偿三四万元,很多农民并不愿意被征地。 针对这种矛盾,2008年利川开始整治违规建房、私自圈地交易土地、无资质私自开发房地产等问题。“建私房不但与当地政府大规模卖地相矛盾,而且还会增加将来征地拆迁时的补偿成本。”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当地媒体报道,仅2010年前9个月,利川即制止顶风违建行为268起,下达《停工通知书》268份,拆除“三违”建筑29起,拆除面积3421平方米。 负责清剿“三违”工作的利川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伟曾多次强调,利川“三违”整治工作刻不容缓。要强拆一批“三违”建筑,打击一批违法抢修者,处理一批参与“三违”建设的干部,坚决遏制“三违”行为。 房价飙升的背后 与严控自建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利川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房价快速上涨。“目前仅城区的在建楼盘就有近20个,左岸利川、清江半岛、清源锦城等几个今年新开盘项目的售价都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一位利川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 公务员、教师、商人及武汉、浙江等地的外来移民,是利川商品房的主要购买者。“除了部分人是自住外,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投机需求。”上述业内人士说。 “不少三四线中小城市越来越注重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出现的大拆大建、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需要引起更多重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表示,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单纯为了追求GDP、追求高价卖地而大踏步地进行城市开发,并不可取。 陈国强也认为,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弊端已经在一线城市显现,而全国还有很多三四线城市在走这条老路。“土地资源毕竟有限,依靠出让土地支撑的地方财政显然不可持续。而且三四线城市刚性购买力有限,房价上涨中的投机成分更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