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分迷信“房奴激励”的说法
不要过分迷信“房奴激励”的说法
张斌,85后男孩,初入职场,却也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房荒”理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北京市的可售商品住宅(指取得预售资格,即预售许可证,但未销售的所有期房和现房,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开盘而未签约的房源,另一类是开发商由于种种原因未开盘的房源)总量为91240套,看上去并不荒,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时,这个数值是148236套,去存量化速度快过预期,相对来说可是真的荒了。再不买可就真没机会了,再说房奴生活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奋斗拼搏。 很多年轻人也同样有“房奴激励”的思想,其实这是无视房价的虚高与泡沫的幼稚心态,当下涉世未深的85后,缺乏靠谱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如果现在像多数85后同龄人一样,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其实是没有资格向银行贷款的。但不少人被房价预期吓得“不能自拔”,要在收入证明上作假,这个风险让笔者想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适度透支是可以的,合理的激励也是不错的,但必须想到一旦被按揭“绑架”了,可就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
相比,笔者反而不担心风险会出在买了N套房的人身上。N套房子的首付加起来肯定以百万元计了,首付是现金交易,灰色操作比较难,可信度是很高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