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摊"现身武汉 公摊率也成开发商炒作噱头
“你的房子公摊有多大?” “15%。” “你的呢?” “20%。” “公摊太大了吧……”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得房率+公摊率=100%。公摊率越低,就意味着得房率越高,套内建筑面积更大。”和很多市民一样,刘女士也是把公摊率小,当成选房的一项重要指标。 上周,打出“零公摊”广告的阳逻楼盘——天琴湾吸引了她的视线。 然而,公摊率真的是越小越好吗? 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庆认为,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认识的误区。“合理的公摊率是一个综合平衡的区间。公摊率过高固然会物不所值,但市民如果过度追求低公摊率,也会伤害到住宅自身的品质。” “为了打造品质感,很多楼盘都设计了独立的单元门厅,面积10—20平方米左右,这部分面积可能提升公摊率0.5—1%;地下室人防设施、用于住户的设备用房、法规规定的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用房、居民活动用房等,这一部分面积也会影响公摊率1—3%……”郑国庆认为,规模在300户/3万平米以上的中大型社区,公摊率比较容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如果项目太小,为了保证低公摊率,就只有减小配套规模,甚至不做配建了。例如,近十户业主公用一部电梯……” “选择多大公摊率的房子应与购房的目的相联系。”某业内人士认为,用于自住的房子不应过分追求低公摊率。 “有的房子公摊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有的却高达百分之三十,差距怎会这么大?”很多市民对此存有疑问。 “公摊率的大小与建筑类型、配套设施等很多因素有关。”据郑国庆介绍,在公摊面积中,占最大比例的当属单元同层各户公用的楼梯、电梯、走道、交通厅、消防前室、设备管线井(间)等。 “低层和多层住宅,一般只有楼梯,所以分摊的面积就会比带电梯的小高层和高层要少;7—11层的住宅,每单元都得设置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而18层以上的住宅,每个单元至少要设置两部电梯、两部楼梯以及各自分开的消防楼梯前室……”在郑国庆看来,楼层越高的住宅,用于公共交通的公摊面积也就越大。 房子的公摊系数应以多大为宜?武汉市房地产面积测算鉴定站陈站长表示,国家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不过,郑国庆表示,业内已有共识:7层以下多层住宅公摊率为7—12%,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16%;12—18层住宅公摊率为14—20%;18—33层住宅公摊率为16—24%;独立别墅公摊率为1—5%,联排、叠加别墅公摊率为1—8%。 “公摊面积为零?”满心欢喜的她来到了售楼部,却发现“零公摊”的房子原来也是有公摊面积的。只不过,在计价时,公摊面积没有被计入总房价之内。 “这只是开发商为了吸引眼球,而推出的一个促销举措而已。”市开发协会秘书长肖汉昌提醒道,“零公摊”的房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哪些面积应该计入公摊,国家对此已有明确规定,开发商不可能任意更改。” 推出“零公摊”房的天琴湾项目营销部经理江俊也坦承,这只是楼盘采取的一种让利方式。“‘零公摊’不是说房子真的没有公摊面积。而是说,购房者不用为公摊面积买单。”他解释,该项目正是依据每套房的公摊面积来确定每套房子的优惠幅度。 “开发商以‘零公摊’作宣传,是为了迎合一部分购房者的购房心理。”某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购房者认为,公摊率可以直接告知他们所要付出的“外在”成本,故而会“迷信”小公摊率的房子。这是导致“零公摊”房层出不穷的直接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