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荒”不成立 约10亿平米土地存货“待嫁”
虽开发商已急不可耐地觅地,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土地再度成为紧缺货。事实上,之前买入的土地依然大量滞压在开发商手中。若再算上各地受限于去年土地困境,远未完成的出让指标,全国土地存货依然不容小觑。 据戴德梁行发布的报告:由于全国一级土地市场库存“主动性积压”,大约12亿平方米土地依然滞压于发展商手中。有据可查的是:1998~2008年的十年间,全国范围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达到31.3亿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土地开发量则仅为19.4亿平方米,占购置总量的62%,仍有近40%的土地滞压于发展商手中,以期规避未来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风险,“主动性积压”严重。 CBN记者了解到,一家号称不“捂地”的全国性房地产上市公司就曾于2007年购入巨额土地,此间也曾于2008年开盘销售,但之后发现销售停滞,随即停盘。按照该公司总经理的指示:类似土地将等待楼价回升再作考虑。而参考该公司获取土地的区域板块的住宅项目:周边售价仅为8000元/平方米,他们则必须要售出1.2万元/平方米才能获取合理利润。 “这些‘主动性积压’正在对其中一些上市房企的业绩形成不小的威胁——土地价值缩水。”该行研究部联席主管王震宇对CBN记者称:市场上所沉淀的土地约10亿平方米。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没有逼近或超过2007年的高位,这也是致使那些已放入开发商口袋的土地成为“沉默大多数”的原因所在。 此外,在开发商无力消化新地块的同时,政府手中“待嫁”的土地面积也不小。实际情况是,应当将开发商“主动性积压”与政府“被动性积压”统统考虑在内。根据相关统计:2008年全国全年土地出让收入9600多亿元,相比2007年全国近1.3万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且各地都有计划出让的土地搁置。 广州市统计数据显示:原计划广州每年供应土地5平方公里,后弹性调整为2.5平方公里~4平方公里,年底前则又下调为1.8平方公里。 上海的“待嫁”土地也十分可观。记者通过北孚地产研究所的数据了解到:2008年上海计划安排供应经营性土地15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800万~1000万平方米,非住宅经营性用地500万~700万平方米。但是,从住宅用地供应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为550万平方米,与计划供应下限的800万平方米相差甚远。同样的情况在杭州、南京等诸多城市都有所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