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存货”时代突然来袭 10家标杆房企存量仅够消化6个月
日前,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对10家标杆上市房企跟踪监测发现:5月底,10家房企已领预售证而未销售的库存面积总量达1247万平方米,若按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平均月销量计算,以上存量仅可消化6个月。 就在半年前,诸多机构还在报告中一再强调,当时各大城市的新盘存量至少需要消化2年以上。在楼市“小阳春”开始仅两个月有余后,这一数字已变为6个月。显然,楼市成交恢复的速度有些惊人。 “轻存货”时代来临? 据了解,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跟踪监测的10家公司包括万科A(000002.SZ)、保利地产(600048,股吧)(600048.SH)、金地集团(600383,股吧)(600383.SH)、中海发展(600026,股吧)(00688.HK)、富力地产(02777.HK)、雅居乐(03383.HK)等,监测项目包括土地储备、在建项目、在售项目。 今年5月,10家标杆房企销量达329万平方米,创下去年6月以来的销量新高。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5月10家房企全国一共有8个新项目开盘,新增预售许可证49个(4月为38个),新增供应量达123万平方米,环比上月增14%。 按照供应与需求的相关数据计算,5月底,10家标杆房企已领预售证而未销售的库存面积总量达1247万平方米,环比继续下降14%,比2008年10月底下降39%。而5月标杆房企总销售量达329万平方米,占总库存面积的26.3%。 如果以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平均月销量计算,以上存量约需6个月的消化时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就在今年4月份,该指标为8个月;2008年底,该指标为12个月(按2008年下半年销售速度计算)。这一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房企库存压力已大为减少。 事实上,或许是开发商对后市仍缺乏信心,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一线城市今年前5个月的住宅新开工面积仍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北京1~5月住宅新开工面积为33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5%,住宅新开工面积已经连续4个月降幅超过50%。上海1~5月的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仅544.71万平方米,亦下降25.4%。这也是新盘存量消化时间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去年曾公开表态“不降价”的绿城中国(03900.HK)今年也调整了销售策略,公司执行总经理曹舟南表示,以消化存量为主是公司今年的指导方针之一,绿城这一年“不等待、不惜售,力争销售最大化”。 涨价冲动重现 在“轻存货”的背景下,多数开发商都已按捺不住涨价的冲动。5月,10家房企成交均价达10006元/平方米,环比大增6%,其中涨价的项目约占全部在售项目数的25%。成交均价增幅最高的被监测房企为绿城中国和华润置地(01109.HK),分别达35%和29%。 开发商急迫的涨价行为也引起了业界的担忧。克而瑞(中国)首席研究员陈啸天表示,成交量继续维持高位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一方面各城市的成交量经过数月的增长后,市场需求已经得到一定释放;另一方面,资本金比例下调及市场热度上升,导致开发商态度乐观起来,“捂盘”现象出现。价格的上涨也会导致刚性需求的减少,同时随着三季度供求矛盾的缓解,预计成交价格会随着成交量的调整受到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