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地产:需要时间检验
在短线喧嚣、投机疯长的浮躁年代,能以长期经营、文火慢炖而赢得资本认可,显然要付出更多代价。宝龙地产(1238.HK)折价44%在港首发,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失意”,但对其奉行的“新兴城市(城区)、核心商圈模式”商业地产而言,这也许会成为其走向胜利的开始。
作为内地商业开发模式的一股尝试性创新力量,宝龙地产眼下最为需要的,或许并非仅是真金白银,而是如其掌舵人许健康所说的——“时间”,足够验证其商业理念的时间。那么现在,宝龙唯有祈祷投资者同样能抱有足够的耐心。 事情得从6年前说起。2003年初,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澳门华侨、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赴北京参加两会。彼时,他已在澳门地产界打拼多年,因身兼澳门福建社团创会会长,遂得江湖赞誉曰“澳门地产大亨”。而宝龙在内地投资的酒店、轻工等实体产业也颇具规模。 两会期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在2020年以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施政目标让许健康激动不已。作为一个澳门华侨,看惯了内地改革风云的他,这次从中读出了不同以往的信息:“要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许健康看到,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还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二三线发展中城市,商业还是以传统形式为主,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且分散,配套设施也不齐全。这几乎成为制约中国人民奔小康的首要屏障。自然,这也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怀着“取经归来”的亢奋心情,许健康从北京回到厦门后,第一件事便是厉兵秣马、收缩宝龙旗下多余的战线,砍掉业已投资的部分实业投资项目,压缩以短平快见长的住宅开发量,将投资重头全面转向经营内地发展中城市及新兴城区的核心商业地产。 十几天前,许健康曾用他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给记者描述当时的心情:“我相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相信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实现,只要我跟着走下去,我的商业理想就一定能成功。”这一天,宝龙地产在香港证交所顺利过会的消息仍秘而不宣。 在中国内地,讲政治、自诩为懂“政治经济学”的地产商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自始至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因短期的利益得失及政策不确定性而乱了阵脚的,却并不多见。这里所说的政治信仰,通常的解释是,“特定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在对某种社会政治体系及其理论学说认同、信服和敬仰的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体系”。从这一点上说,许健康略带憨直的专注与坚持,或许会让一些人感觉“看不懂”;而感觉“能看懂”的,则往往会联想到金庸小说中的那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由此也就不难破解:为什么宝龙地产6年来在14个二三线城市开发17个超大型综合商业地产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保命、过冬等寒蝉之噤响彻的2008年,宝龙仍要顶着寒风逆势开工五六个城市广场。 作为内地闽商的代表,宝龙地产的性格中少了几分“天下没有不敢做的生意”闽商式的偏执,在张力十足、雄心勃勃的宝龙商业地产版图外表下,许健康更为崇尚的却是“慢工”。在一次长达2个小时的交谈中,许健康曾告诉记者,他每天思考最多的是标准、模块以及维系企业自身运转的有机动力。 也许真像许健康所说的那样,宝龙地产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而2020年,作为一种远景目标与我们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