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毛竹事件”隐藏巨额资金链
丹桂苑一套豪宅的样板房阁楼阳台 毛竹代替钢筋造住宅楼 同时开建亿元办公楼 “毛竹”事件之前,丹桂苑房产项目曾备受争议。知情人士称,这是一处违规开发的房产。原先是街道的配套住宅,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没有审批,属于在违法占地上建起的违法建筑。这些违法占地都是从开发区内的企业用地中克扣出来的 连日来,浙江省义乌市丹桂苑小区外墙的显著位置,被这样的标语所覆盖———“毛竹当钢筋,黑心建筑商”、“强烈要求万厦房产解决丹桂苑(1-16幢)大梁及柱子断裂问题”。 13000元每平方米的豪宅,竟然用毛竹代替钢筋,大梁因为缺少钢筋而多处断裂。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街道的丹桂苑小区,继“楼脆脆”后成为媒体关注的又一“豆腐渣”工程。 虽然多家媒体就毛竹代替钢筋事件做了详细报道,然而,记者在义乌采访中发现,“豆腐渣”工程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丹桂苑小区业主在问责过程中,竟牵出当地北苑街道办事处背后的巨额资金链。 毛竹代替钢筋 11月10日,义乌丹溪三区丹桂苑小区。平静的小区不时传来“咚、咚”的凿击声,楼顶、外墙,到处悬挂着各种维权标语,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在丹桂苑门前的大理石上,“市心美宅,少数人的独享领域”的雕刻依然清晰可见。 “花两三百万买来的房子,阳台内钢筋竟然是用毛竹替代。”在10号楼门前的“维权联系点”,业主周先生情绪激动。 《法制日报周末》记者在13号楼正装修的王先生家里看到,阳台上被敲开的地方,可以看到裹着水泥的几根2公分粗的毛竹裸露出来,被敲开的一小块地方翘出两根毛竹,却不见一根钢筋。 “出现问题的不止我一家,楼上楼下都有同样的问题。”王先生说。小区里有多家入住后还没有装修的住户凿开自家的阳台,也发现了七八根毛竹片,而毛竹片的下方水泥里,有的有钢筋,有的竟然没有钢筋。 资料显示,毛竹多用于脚手架和工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为了节省钢筋,曾提倡过用毛竹替代钢筋,但毛竹虽有弹性,在如今房屋建筑上使用还比较罕见。 2006年,杭州“人和家园”业主发现,梁上原本应该有两根起支撑作用的12毫米螺纹钢筋,竟然是两根毛竹代替。这起毛竹事件曾引起央视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丹桂苑问题还不止于此,一楼到五楼的大梁都有明显裂缝,“因为钢筋用得少,大梁缺少支撑,当然会出现裂缝。”王先生说。在他家的客厅窗户处、卧室、阳台都出现了裂缝。 据记者了解,去年购房的业主开始了维权之路。 然而从今年8月开始,直到现在开发商都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 退房或拆了重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等待北苑街道办事处的处理结果。 “丹桂苑”原为职工住宅 记者采访时,恰逢小区销售方的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场。 他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丹桂苑小区原本2003年由义乌市北苑街道办事处主导开发,2006年竣工验收。原先打算一部分分给北苑街道及下属公司的领导住,一部分用于出售。但这一做法在当地引起广泛质疑,建成后三四年一直无人入住。2008年4月9日,义乌市政府将其收回,由国资办公开拍卖。浙江万厦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以5.32亿元的价格成功竞标后,现房受让向社会公开出售。现在业主的房子就是从万厦公司手上买的。 “万厦公司也是受害者”,在丹桂苑维权联系点,一位负责值班的大爷说。 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万厦现在也无能无力,所能做的只有将维权业主的意见记录下来,报告给北苑街道办事处,再将北苑街道办事处的处理意见反馈给业主。 丹桂苑质量问题受到质疑后,北苑街道办事处也曾委托相关鉴定机构做过鉴定,但结果却迟迟未曾公布。 负责值班的大爷表示,他在北苑街道办事处基建办,看到鉴定结果显示是需要加固的楼房。然而,但对于加固这件事,大多数业主并不买账。 毛竹何以出现在阳台上,丹桂苑的前身究竟为何? 北苑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法制日报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北苑街道丹溪社区丹桂苑14幢住宅,原属北苑街道企业职工配套住宅。共有房屋14幢(编号有16号,其中4号、14号无编号)140套,建筑面积31191平方米,2006年8月竣工。 “丹桂苑建设时,建设集资房情况比较普遍,丹桂苑周边房价也不高,均价在3000元左右。随着义乌城市的迅猛发展,房价也随之不断上涨。丹桂苑周边地区房价已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元。” “由于政策原因,加之房价快速上涨,该项目作为带有福利性质作为职工住房已不妥当。2008年12月25日,市政府决定由义乌市国资局依法公开处置该项目。后经公开竞价,由浙江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拍得整宗房产。”北苑街道办事处主管宣传的傅红梁向《法制日报周末》记者表示。 2009年9月21日,义乌市政府成立工作小组进驻丹桂苑小区,成员由国资局、北苑街道、万厦公司等单位组成,安排专人负责登记业主的诉求,解决一些日常维修问题。同时提出,由万厦公司负责确定每幢业务联系人,并推荐几家检测单位,最终确定一家有资质、有权威的单位,由建设单位办理委托手续,资金暂时由建设单位垫付,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共同商量处理意见。 近亿建设资金来源待解 事实上“毛竹”事件之前,丹桂苑房产项目曾备受争议。 “这是一处违规开发的房产。原先是街道的配套住宅,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没有审批,属于在违法占地上建起的违法建筑”。一位知情者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这些违法占地都是从开发区内的企业用地中克扣出来的。 上述知情者还透露,正是由于企业用地与商品房用地性质不同,丹桂苑的土地手续一直无法办理,才被迫收回拍卖。 据记者了解,北苑工业园区一、二期进驻的100余家企业申报的土地面积与实际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对此,北苑街道办事处提供的公开说明中称,北苑工业区一、二期引进企业115家,企业共用地1868.55亩,土地征用手续符合国家政策。由于石桥头村旧改用地不够及征迁工作难做等原因,涉及两家企业实际供地与协议用地不符,其中义乌市稠城金达彩印少了2612.052平方米,义乌市知音袜业有限公司少了780.765平方米。 然而,在北苑街道提供的公开说明中,丹桂苑的土地是2004年6月挂牌取得的,不存在克扣企业用地。 随同丹桂苑用地谜局一起浮出水面的,还有北苑街道办公大楼。 记者调查发现,除名为“义乌市北苑街道办事处行政大楼”的招标项目外,“义乌市北苑创业园配套住宅”与“义乌市北苑街道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职工配套用房”部分项目也在同时期采购招标。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前些年,北苑街道大开大建,行政办公楼、北苑创业园及职工配套用房(也就是现在的丹桂苑)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建。 据北苑大楼工程承建单位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传称,该大楼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8项,新材料成本、新工艺设备费用达到600多万元,占该工程造价的5%。 据上述数据可推算,北苑大楼工程造价为1.2亿元,远超被称为“史上最牛街道办公楼”的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办事处大楼。后者造价2414万元,仅为义乌市北苑街道办公楼造价的五分之一。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职工配套住宅摇身一变转为商业住宅后,招标公告中一直标明的北苑街道行政办公大楼也摇身变成为“市政府5号楼”。今年初,有网友曝光北苑街道巨资建豪华办公楼后,原本大楼前悬挂的街道办、人武部、北苑街道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9块招牌,都被取下,改为“5号行政楼”一块牌子。 傅红梁则称,北苑街道只是办公楼的一个部分,3-6层是街道的,1-3是税务的,7层以上是财政局的,大楼前面一排是会议室和对外窗口。 北苑街道公开说明中解释,北苑街道由于紧邻义乌城市中心,近年发展非常迅猛,规模已相当于一个一般规模的县城,因此办公楼按照城市副中心标准建造,“工程建设过程中,北苑工业园管委会于2004年撤销,2005年7月根据义乌市委办公室07号抄告单要求,将该大楼编号为义乌市政府行政5号楼,统一安排使用与管理。2006年元月,义乌市财政局、地税局、行政执法大队、北苑街道办事处、北苑街道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单位一同搬入办公,使用至今。” 巨额资金背后,基层政府的土地收入隐现。 北苑街道的说明中称,办公楼的投资总额为1.13亿元,其中200万元为市财政拨款,其余均为北苑街道财政支付。 缺口如此之大,其建设资金又来源于何处呢? 傅红梁向记者解释,出让土地是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财政来源。据记者了解,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土地资源为稀缺资源。2003年时,义乌一块建设用地拍出22.5万元/平方米的天价,超过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轰动一时。 “土地出让金相关部门会返还给街道办一部分,这部分资金街道办就可以用来建设办公大楼了。”傅红梁向《法制日报周末》记者解释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