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首页 - 二手房 - 新房中心 - 写字楼 - 家居 - 装修 - 房产金融 - 免费发布 - 视频看房 - 楼市杂志 - 评论 - 合同 - 国家政策 - 房产知识 - 互动社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写字楼新闻
建筑影响中国论坛之"中国内核"暨首府鉴赏会-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建筑影响中国论坛之"中国内核"暨首府鉴赏会
发布时间:2008/9/16
来源: 焦点别墅网
 《建筑影响中国》系列论坛之   “中国内核”   --暨首府精品鉴赏会   时间:2008年9月12下午15:30--17:30   地方:首府售楼处   形式:现场冷餐会+小型建筑论坛+专家对话+楼王参观   规模:30人,其中专家与贵宾15人,媒体15人   嘉宾:   布正伟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   顾孟潮 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王明贤 城市文化、建筑评论家   史建 城市文化、建筑评论家   包泡 艺术家   周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   黄居正 《建筑师》杂志主编   王昀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   朱锫 朱锫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赵冰 武汉大学城建学院教授   【主持人】:   《安家》杂志创意顾问 陈大阳   主题   “中国内核”--中国地产建筑的价值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中国城市建筑景观重要部分的地产建筑,在广泛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寻找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居住方式和品质,反映在设计思路、手法、材料、细节等多方面。但更重要的内在的价值导向。这或许是整个城市文化都面临的问题,即:什么是当代的、中国的“姿态”?   话题一:目前中国地产“建筑艺术”含量的判断和评估   话题二:元素、符号、表皮、材料与内在价值   话题三:“中国价值”如何在地产中展现   话题四:“复地首府”--品质的案例   建筑界精英剖析“中国内核”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论坛现在开始,非常有幸请到各位优秀的嘉宾到现场,下面我介绍一下在场的嘉宾,复地华北区营销总监曹伟先生,复地华北区营销副总监贾安宁,项目设计方代表袁欣先生;城市文化、建筑评论家史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委员会主任布正伟先生,建筑评论家王明贤先生,艺术家包泡先生,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顾孟潮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周榕先生,武汉大学城建学院教授赵冰先生,《建筑师》杂志主编黄居正,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王昀,艺术家包泡先生。先请地产商方面致词。   曹伟:塑造建筑精品 倡导居住文化 华北区域营销总监曹伟   【曹伟】:非常高兴请到学者参与论坛,首府是复地集团在北京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在四环城区内低密度的项目,是三年来潜心打造的作品,应该说是一个罕见的项目。   复地在北京有4个项目,在北六环有一个项目,最近还要推出复地国际公寓,在CBD的核心,离央视5分钟步行的距离。我们希望塑造建筑精品,回馈市场,在整个市场形成居住文化的理念,感谢专家学者参加这个活动。   贾安宁:稀奇产品的特殊美感   【贾安宁】:首府园区经过三年的建设已经小有规模,今天所坐的地方是中心花园,是这个园区的聚宝盆, 华北区域营销副总监 贾安宁 四面的水会流到这个聚宝盆里面,整个园区的人的素质特别高,最小的户型是200平米,很多别墅都是隐藏在树木的背后,我们称之为“城市别墅”,有很多绿色装饰,这是德国进口的古翠铜,它有一个自我修复和自我弥补的过程,过了几十年还是这样的感觉,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整个园区规划是正南正北的,园区户型都是朝南向,南北东西向看七八十米是没有问题的,园区有168棵银杏树。我们即将推出楼王9号,整个空间非常有特点,这个房子对外报价是4000万左右,我们相信近期会把楼王卖出去。现在城市别墅只剩下10套左右,05年以后对大户型不再批了,尤其在CBD的地段,很难找到首府的项目,大家有时间去园区看看,再去看看楼王,去感受新的装饰艺术。   袁欣:西方空间 东方精神 设计师 袁欣   【袁欣】: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建筑师各位来宾的光临,我是台湾欣邑设计公司的合伙人。今天我们谈“建筑影响中国”,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好象是中国在影响建筑,因为我们今天来到这里会感受到强烈的东方意象,都带有传统的美学,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接到复地集团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怎么让这个项目在满足一些富豪需求的时候,同时尊重建筑风格,尊重现代中国的精神,我们尝试在这套样板间增加了东方的元素,因为我们整个知道别墅的生活来源西方,在西方的生活空间里面,我们看到有东方的精神,最主要是通过空间和布置把它体现出来。   【主持人】:接下来请各位专家来进行讨论,我先说一下背景,奥运会刚刚结束,整个中国的状态正起来了,中国地产如果从1992年开始算,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在地产的设计上也经历过本土设计、境外设计,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普遍的高位。地产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气派”,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话题,可以跳跃式的发表意见:目前中国地产建筑艺术的判断和评估;在中国地产设计里面近几年大量注重元素、符号、表皮这些东西和内在价值的关联;往下延展,怎样使中国价值如何在地产中展现?除了中国符号和元素,内在的东西是什么?恐怕这是中国现代城市比较要命的问题。刚才大家也参观了首府的项目,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这个话题没有前后的顺序,那就请各位先生开讲。   布正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三层面看社区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 布正伟 【布正伟】:现场很多精英,建筑理论界的,非常高兴。头一次进到这么一块地方,给我世外桃源的感觉,这是对比城市的喧闹、对比左邻右舍居住社区的风格之后的感觉。谈到“中国内核”这个题目,我想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化观念的层面,怎么来评价一个作品和社区;第二是从操作层面,操作的感觉又不一样。有个影响我这一生的人类整合文化学的概念,这是一个美国学者提出的,他分三个层面:一个是物质文化层面,一个是精神文化层面,在中间层有一个艺术文化层。我认为是这个学者的高明之处,艺术脱离不了物质又和精神有一定联系,工艺美术和物质有一定联系,这样看地产里面居住文化的话,还是应该从这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内涵是否有先进性,我老觉得现在是模仿国外也好,或者是模仿老祖宗也好,很多问题出现在这个上,有很多户型搞得很糟糕,为什么?就是凑一定的形式,或者是古典或者是后现代,物质文化很重要,比如一进门看见餐厅,紧接就是大沙发、电视,这是过去小康社会的温饱时代,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是要有衣帽间。艺术文化也有问题,纯粹仿古得很厉害,有的搞得像罗马似的,我觉得中国造外国房子就有一种郁闷的感觉,包括室内装修,搞的太古典以后感觉窒息。给现代的人盖居住的房子,从建筑艺术来讲,都应该有时代的先进的东西,有中国精神层面文化的东西,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很高层的东西都要体现出来,应该从物质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来看社区。现阶段的房子,物质文化层面还是考虑比较周全的,基本上做到以人为本,也有可能这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全都做的很好也很难。从建筑师操作层面来讲,不光是房子本身,外部的环境、内部的环境、建筑物本身形态空间,也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只有房子形体造型或者是色彩机理等等,光有这些不行,住宅很重要就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全境界的创造,中间的部分就是一个形体,所以要综合从三个方面文化来看。   朱锫:“中国内核”没有具体式样 朱锫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朱锫   【朱锫】:我还是谈点困惑。平常在我们工作中和思考里面,“中国”这两个字一直没忘,但最终呈现出来什么是中国,这个是最大的困惑,这个困惑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也是一样,这是一个现实。实际上在某种层面上,我们把传统看得过于重要。今天的命题是“中国内核”,很显然在寻求一个不是表象化的中国,中国建筑师几代人都在做这样的努力,在他们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做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怎么做,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当我们看到中国的时候,都是带引号的,是传统的中国,到底什么是当代中国呢?我觉得似乎没有真正的答案,似乎没有一个具体的式样。我们反过来在想,中国既然不希望做传统的中国,又不希望流于一种没有地域性的现代,实际上文化在这里扮演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拿我们的工作来说,我们从来不在传统面前有妥协,并不意味着设计师不尊重传统,不是传统不好,是我们今天人不会做,而且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和土壤,今天所做的事不是传统,而是要解决今天的问题,从建筑史角度看,从全球角度看,真正被纳入传统的最前沿的文明,这种文明直接针对这个时代的生活、这个时代的文化、这个时代对未来的想象能力和憧憬。我们今天做的,就是构筑未来的传统。我们一直做很多尝试,不仅仅局限建筑学的范畴里面,也希望借助当代的科技、很多领域的科学寻求一种可能。中国人到底跟西方人看世界有什么不同?如果抓住这一点,就会发现中国人还有自己的哲学存在,如果说时代变了,传统已经成为历史的话,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还是有哲学和文化在里面。我们想和前几代设计师做的不一样,我们会用一种中国的哲学去做一种当代建筑,这个建筑它所记录是恰恰这个时代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工作上的体会。   顾孟潮:建筑从内部开始 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顾孟潮   【顾孟潮】:中国居住空间的意境、中国人使用空间的方式,这实际上就是内核,就是房屋的内核,室内外空间的内核,空间不是空的,空间里有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所有这些流是跟人流走的,人是中心。内核在哪?让我们把眼睛放在内部,不是放在外部,建筑是从内部开始的。很多评论偏偏只说形式,不少地产商也恰恰只作形式,搞样子做花哨的名字。其实目标是在内核中,中国当代艺术落实在哪?落实在建筑哲学上,西方有位建筑大师说“从足迹开始设计建筑”,内核是有充分无限潜力的。中国建筑的内核是什么?四合院的内核是什么?四合院是生态球,内核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东西,可以用很好的意境,我进这个院子转了一圈不错,有亲切的感觉,不是装腔作势的感觉。   不少发展商一说房子好就是南北通透,我觉得不一定,塔楼利用所有的方向,板楼节省了楼梯空间,板塔结合是非常好的结合,既节省了土地的空间,各有好处。但一味强调通透就会进入一个误区,所以应该吸收新的做法,多争取南向房间,不是南北通透可以解决的,眼界要放宽,不一定要跟着大家走。   包泡:地产新阶段的使命 艺术家 包泡   【包泡】:改革开放这么长时间,中国房地产进入另外一个历史阶段了。中国房地产第二个历史阶段中的一些开发商,他们有意识地与中国当代文化所对接,是要向当今世界传达出中国人对居住空间环境所要求的哲学和美学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开发商有没有?还太少。我们应该进入文化阶段了,不能只是满足有一个房子。当今对人类的居住空间,中国的建筑师和开发商和文化人,应该共同探讨:我们对人类居住空间有什么更高文化追求?不是奢华、不是复制中国古人和外国古人。不是材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头,有哪些中国人和外国人还没有感受到的更高精神境界?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开发商的历史使命,希望有少数开发商担任起来。我觉得中国建筑师不缺少机遇,中国开发商也不缺少金钱,当前中国建筑界缺少的是当代建筑文化和艺术,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超越于现实的生存空间?这不是材料和技术问题,需要的是观念和思想。   王明贤:仍需努力的当代建筑史    城市文化、建筑评论家 王明贤 【王明贤】:中国房地产和建筑,现在可以说是后奥运时代。上世纪80年代城市建筑是由国营设计院设计的,当时建筑文化沙龙提倡实验建筑,试图进行了一些突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崛起,“居住改变中国”,掀起一个热潮,中国实验建筑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很多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一方面解决了居住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制造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很多人当时问我对中国人的居住建筑怎么看,我是无话可说。这几年中国居住建设有很多进步,比如首府的社区,从环境艺术角度还是不错,看起来很亲切自然,不像原来的欧陆风情。中国当代建筑还是有很多新的发展,因为目前中国当代建筑师整个设计水平还是相对落后于国际上的。这需要政府和房地产、建筑师自己大家共同联合起来,推出中国的新一代建筑师,使中国的当代建筑尽可能达到国际较高的水平,这个路比较遥远,可能我们还得寻找。   赵冰:发生转移到境界    武汉大学城建学院教授 赵冰 【赵冰】:谈到中国内核,我认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上其实正在发生转移,回顾起来,早期一般多关注功能或者空间组织,逐渐现在我们更多关注有关空间境界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是随着整个建筑的发展,更深入到一种精神体验的境界。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一些意境的问题,如建筑空间怎么流露出境界体验。实际上中心转移了,在我看来这个变化导致我们建筑形态的超越,比如我们过去谈的建筑风格,指的一般形态意义的风格,不是风格的本意。如果超越这种空间和形态,这个方面的处理,是指风格变得可以多样各类的,所以对古典的、折中的、西方的、东方的,我认为无所谓,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要表达怎样的境界,我们可以取相应的风格、符号来进行组织,所以在这方面我是一个泛风格的态度,包括那些纯欧式古典的,如果能做很有创意,如果能做出新的感觉,也很不错。但是目前来说这方面没有好的东西,确实缺乏创意。   问题已经变了,变的在于重要的是通过空间流露出生活的境界、精神体验的境界,活着的生命的境界,怎样的空间、怎样的形态那是第二位的、次要的,是为我所用的,中国内核更倾向于从境界理解它,从这个角度切入,这也可能使未来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领域达到境界上的新层面,这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会带出中国传统的内核,这个将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黄居正:当代没有大一统标准    《建筑师》杂志主编 黄居正 【黄居正】:现在慢慢大家开始不再谈形式,而是追求内核,我觉得“中国内核”这个主题非常好,从二十世纪来讲,一个是文化保守主义,另一个是激进主义,建筑理论界也好,都是在风格、形式上打转,没有很大的突破。最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中国的建筑还是西方的建筑,建筑是什么样的东西?最早的建筑是从身体的经验得来的,建筑改变生活的价值观,只有人回到依靠身体本身的体验,才可能设计出一个很好的建筑,这是我要表达的意思。另外一方面,什么是中国的内核?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最近几年走了不少地方,看了很多中国各地的民居,那么多的风格、式样,代表中国形态是什么?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我觉得可能不用去找大一统的标准,而是根据此时此地我们的建筑设计在这样一个位置,它是什么气侯和地理环境,这是设计师在做方案之前考虑的内容。此时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怎样表达人的生活状态和经验,我觉得这是设计师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不存在大一统的标准。   王昀:真与伪 表与里    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 王昀 【王昀】:我很有体会的是什么是中国,什么风格,这些事是看起来摸不着空洞的状态,今天的题目中国建筑的内核,这个题目特别好,我在想小的时候总是听中国的老人说,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什么是“真”?“里”的事是最真的事,当下中国建筑,咱不说风格,最大的问题是太“表”,所以这个“表”就很“伪”,这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实际上你穿了漂亮的衣服而你可能天天不洗澡。建筑最早起源的状态是人在里面生活,然后去根据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营造自己的空间。我一直做聚落研究,一千年前的聚落就是这样,那些东西都是非常丰富的,你会感觉这些人生活在那里面。我认为是建筑史本身有问题,实际上是官方的问题,划分了这个古典、那个古典、这个风格、那个风格,但没说窑洞、土楼是什么风格?我认为从更广泛的思想来讨论问题,风格只是一个非常肤浅的状态,是一个“伪”的状态,但世界正朝着这个“表”在努力,中东地区迪拜同志做的那些东西,好像是说人的视网膜有一个需求,它希望有东西在眼睛上投射,看不见东西就慌了。当下中国的状态也很“表”,我认为这些房子盖起来就是中国,因为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当下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和买房子的心态。开发商也很无辜,建筑师想做一个创作,开发商说:对不起,买房子的理解不了。我认为一个建筑的产生,不是说一个人能改变的,是整个民族对于生活要有一个最本质的看法,现在是拼命赚钱买一房子,客厅大沙发电视,视网膜看不到物质就慌。奥运会很好,让我们很忙碌的人突然清闲下来,希望奥运后真正的内核从你意识当中的挖掘出来,投射到视网膜上,看看你内心在想什么。   史建:城市内核的巨变    城市文化、建筑评论家 史建 【史建】:“中国内核”隐喻很多的是中国精神。实际上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使北京的城市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内核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它的精神是纵向的,从永定门到太和殿是通畅无比的,后来建了很多建筑物把这个中轴线堵死了,所有国家级的建筑都是在长安街上,第一条街是长安街,第二条街是朝阜大街,后来建的商品经济时代的平安大街,一条街比一条街建的差,国家也没有想出办法使新的内核达到旧的内核同样的水平。但是奥运会使北京的城市空间突然发生变化,在北边拓展了一个北中轴线,北京以前是没有北中轴线的,到钟楼以后中轴线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在北边国家主义影射了北中轴线,左边是水立方,右边是鸟巢,它是一个精神性的轴线,北中轴线实际上是这次奥运会让人癫狂的轴线,你剪票了以后了是癫狂的,在护栏外面的人是疯狂的,你看到里面但是你永远进不去。在南边,前门大街的改造工程,动作之快超乎想象,日夜24小时赶工,中轴线终于打通了,实际上只有几家店开门,但参观的老百姓之多不可想象,噹噹车不敢开,怕撞着人。仿古一条街,表现上是中国内核的,实际上是一个表皮,因为在拼命赶工,实际上房子没有建完,有一些垃圾怎么办,然后做了一些喷绘,喷绘上一些假景。很多游客非常欣赏前门外大街,不仅喜欢那个大街上灯饰,而且更喜欢那个假布景,很可能让他们想起黑白照片的布景。“中国内核”都上溯到五千年了,让人非常困惑中国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周榕:未来城市艰巨的挑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 周榕 【周榕】:如果从历史的观点看“内核”的话,20年前大家都还在谈形似和神似的时候,还没有谈到内核这个问题。我想起李安在1999年拍《卧虎藏龙》的时候,他到北京的第一印象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已经不在了”,他想象中的中国是文化中国的影象。最近20、30年城市化的发展很有意味,我们认定物理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中国已经丢失了,我们曾经试图修复,但是也以失败告终。最近20年的中国,并不是真正的中国,而是一个“很中国”。这个中国是完美的乌托邦,因为中国的文化里面乌托邦的基因是极其强大的,实际上孔子克己复礼要恢复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近代的一些主义和理想也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到现在春晚就是为了维护完美的表象做出的形式,它为了保证唱的好,任何一个细节不能出错,编排到秒。奥运会开幕式所有中国元素都是表演出来的,中国近代精神内核就是这样,很多房地产项目也都是经典案例,比如在这边我们是在罗马,在那边我们是在19世纪的折中主义,如果你不抬头看远处还以为自己真的生活在那里,就是这样的一个真正的核心。也许在10年前是迎合政治的力量,现在则是迎合商业的力量,没有真正直面自己做事情。庞大混杂的中国,怎么回归真正的一个中国,让时间慢慢把它退去?很多房子从产权关系角度说有70年存在的理由,这种伪造性在未来构成中国城市最艰巨的挑战,怎样出现真实的建筑和城市,不再生存在假象之中。(编辑/陈萍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shoukaos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版权所有
北京通州云景东里10号0604室 TEL:+86(10)88789402 13132282109
E-mail:bjbangonglou@126.com QQ:5651564 京ICP备2024054193号-1  技术支持:手靠手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北京租写楼就找北京手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