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详细信息
概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15日开始筹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 发展历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北京东部发展带亦庄地区,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4年8月25日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6月开发区内设立中关村亦庄科技园,是北京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 十余年来,按照的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建成一个以吸引外商投资、吸引高新技术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为主的产业基地。目前,北京开发区正在全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截止到2004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入区企业1596家,投资总额达88.12亿美元,开发区的三资企业单个平均投资高达1610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投资总额占总投资额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0%。诺基亚、GE、康宁、SMC、康明斯、施耐德、松下电工、中芯国际、富士康、Bayer、第一制药、诺和诺德等8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在北京开发区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余家选择在开发区投资建厂。在积极引入外资的同时,开发区大力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如:高温超导线材、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人血液替代品、基因与基因载体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等一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已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发展状况 1995—2003年,北京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84%,税收收入年均增长63.0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4.1%,销售(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1.44%,出口创汇年均增长85.87%。 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北京开发区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完备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海关、商检、外 汇管理、保税仓库、污水处理厂、商务中心、邮局、银行等系列配套功能,不断优化区域的工作、生活和人才环境,同时努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北京开发区通过了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被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国有土地资本运营试点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和北京市社区建设试点区。目前,北京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配套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 2002年8月,批准北京开发区扩区,使北京开发区的总体规划面积达到46.8平方公里,为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按照北京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调整要求,北京开发区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有效实施管理创新、产业促进、扩区开发、环境优化和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努力在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资源集约化利用,提高园区创新活力和竞争比较优势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北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15日开始筹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开发区要着力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建设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构筑东南部产业发展带。
环境宜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家居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