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民秉承努力概念 为上海写字楼市场搭脉
陈立民近日来尤为春风得意,作为沪上房地产界“钻石王老五”之一,他即将步入结婚礼堂。“很忙啊,最近,但是很高兴。”从当初的“菜栏公子”到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陈立民一直秉承的概念就是:努力。
从父亲身上学到的 陈立民的第一次销售经历,是在香港街边卖“鱼丸”。那时他才六七岁,然而对于他来说在街边卖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只要努力,一定不会饿死,要靠双手。” 陈立民说起自己的父亲,眼中充满着温情和敬佩,虽然父亲从事的是社会底层的小商贩的职业,但是对于他来说,父亲仍是自己心中的骄傲。 “我父亲经营过很多,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无论卖什么,他都喜欢自己做老板。”父亲对陈立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亲喜欢薄利多销,于是陈立民懂得销售需要用各种手段吸引客户。正因为薄利,父亲在进货时总是将价钱砍到最低,于是陈立民懂得了销售中成本的把握是多么重要,父亲在卖货时,总是喜欢说些俏皮话,于是陈立民懂得了和客户打交道要尊重他们,要及时沟通。“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但是生活确实是自己最好的老师。”陈立民说。 寻求新的出路 陈立民并非一开始就从事房产经纪的行业。大学毕业后,他也一度陷入了极为迷茫的状态。“香港是很流行投资的社会。当时我的一些同事每天上班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股票和房产。他们打电话询问股票经纪,高抛低进,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我觉得很浮躁,难道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就是为了那么些股票?”于是,1995年,当时的置业国际广州分部成立,陈立民从香港到广州,从小兵升经理。在广州,他的收入以加速度增长,可是看看身边的朋友们,似乎没有人从事房地产代理,更不要说中国内地的房地产,陈立民渐渐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入错行。他自诩为一个固执的人,并且认为像他这样性格的人,要么就是极为成功要么就是极为失败,因为不会转弯。 但是,陈立民是幸运的。1997年陈立民遇到影响他事业生涯的最重要的人之一,世邦魏理仕的李志豪,他把陈立民从香港、广东送到上海滩。 “商办楼这个行业在上海不会死。只要有公司存在,就始终会有商办楼的市场需求。唯一的区别是租金的高和低。”陈立民坦言,代理行业更多的是要靠人力和时间,而不是金钱。如果市场不顺,就减少开支,减少人工,减少宣传。“我们对于市场的研究是极为深刻的,先做好研究,才会确定目标。” 勤奋、用心、小运气 仲量联行的前身是1783年在英国建立的仲量行(JonesLangWoot-ton),1999年仲量行同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公司拉塞尔合伙公司(LaSallePart-ners)合并,成立了仲量联行,成为全球房地产服务领域一家重要的公司。2006年7月1日,陈立民顺利升任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他说:“现在,我只是刚刚熬过工作前段,从没有人认识我,到现在开始有点小小成就。”虽然他那么谦虚,但是他是成功的。那个曾经在香港街边卖鱼丸的孩子如今是上海的房地产界颇有名气的人物,特别是他对于商办市场的熟悉、了解和见解,使得他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业内话语权的把控者。“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成功的背后有三点:勤奋、用心、小运气。”他说,勤奋是因为你需要多多认识客户,老老实实地做好调研和开发工作。用心代表着在你每完成一笔工作时,都应该总结和再次开拓。至于小运气,他说,其实运气也是因为勤奋和用心,“有的人聪明,看事情往往能够看到实质,因此工作格外顺利,于是我们以为他有了运气,其实那还是勤奋和用心的积累。”他表示,现在房地产代理这行,总的来说人才还是不够,而这不够是因为行业还没有达到最规范的水准,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陈立民预计上海的商办市场,在2009年的时候会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见顶,大量的供应量将显现出来,空置率也会进一步上升。目前上海的甲级写字楼保持在300多万平方米,而2009年将达到400万-500万平方米,相当于香港的水平。自此之后,商办楼市场将进入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